大中国牛逼的干部医疗 看完后如鲠在喉

我父亲从我记事起,直到他退休,一直在一家市级的“干部疗养院”工作。说是疗养院,环境比一般星级酒店度假村好得多。里面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客房,套房,室内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卡拉OK,还有各种高级会议室,餐厅等等……。只要我一放假,我父亲就会带我过去玩,吃住玩都免费,如果遇到有领导干部来开会或活动,吃的更好,各种山珍海味。我在91年就在那吃过龙虾,我们那是内陆城市,完全不靠海。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就是那里先后改过两次名。最初叫“XX市干部疗养院”,后来改名为“XX市干部培训基地”,最后改名为“XX市党校”。我父亲一路从“科长”,做到“办公室主任”,最后做到“副校长”(正校长由市委书记挂名),虽然名字改了,但里面的设施完全没有任何变化,只是越来越豪华,越来越先进。但他们不像酒店一样对外开放并营利,他们完全靠财政,而且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空置的,光维护费就是一笔巨款……

 

十年前在南通接触过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他很自豪地告诉我,他们兄弟四个有三个是离休干部,享受国务院津贴。因为年龄大了,一年至少200天住院。没有生病,因为住院待遇好,费用全部报销。但凡时间长了没去住院,医院也会主动联系他们,因为在他们的账单上医院可以随意加进去很多项目,给医院创收。

 

2006年在山东青岛的青医附院实习一年,有幸随带教老师进入过干部病房楼顶楼一次,当时受到的震撼,此生不但难以忘记,到16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反而愈加清晰。如同王局所说,完全是高档商品房的配置,病人在主卧,是一卧床老汉,有一50岁妇女陪侍,客厅还有一个小朋友在玩耍,所谓一边看病一边享受天伦之乐。可怜普通屁民如蝼蚁般在门诊大厅挤作一团,在病房过道加床,甚至因病走投无路在医院门口乞讨!

 

吉林省的这个干部病房我去过,当时就震惊于它的排场!坐落于黄金地段,那大厅、走廊、病房的面积,打球、滑旱冰是没问题,隔壁楼就是老百姓看病的楼,挤得跟孙子似的。这事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

 

小时候我爸是地方干部,我从小看病没挂过号排过队,后来去北京上大学才开始从头学习了解普通人看病流程,习惯太可怕了,很多享受特权的人压根不知道自己在特权里,所以他们觉得自己的一切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而更可怕的是,被压迫的韭菜屁民里有更多人觉得这一切天经地义,不觉得自己被人骑在头上受剥削,死的时候都在感谢体制对他的“照顾”。

 

去过北京和上海的一线大医院的的“干保楼”(基本上大医院都有这种楼),是另一个世界。不只是干部还有各种干部的亲属都是受益人。

 

我有朋友是北京医院的医生 负责首长们的健保 他说他们有权利召见全国所有的医生过来会诊 叫谁 24小时之内必须到首长病房里 第一手真人口述 绝对真实。

 

我朋友以前在协和一家兄弟医院实习,她说他们医院有南北楼,其中一个楼是专供首长看病用的,普通人基本进不去。

 

我妈是上海高干病房的医生,她说现在的收的干部好多而且更年轻,有的甚至住在病房里生孩子……

 

这种体系还有个原因,就是在职的领导对于医院发展的支持是具有话语权甚至是决定权,很多医院为了自身发展,只能搞干部病房以此换取支持,也就是说,领导爽了医院就爽了!

台灣只有少數幾個人才有專屬療團隊. 而且立法院跟各地市議員每年審預算,亂編預算錢會被砍.  另外媒體挖到上新聞的,那位官員馬上下台.

大概知道台灣這邊的高級官員醫療,在台灣這總統府以下五院的官員,同部長層級的委員(行政、立法、監察、考試)大致上特別給予的資格頂多就是可以用一般健保下的掛號費用看公立醫院的自費門診,除此之外的費用等等都是比照一般健保下的費用。
這些自費門診其實一般人都可以看,不過平常的狀況是會需要看醫生願不願意看你,然後會比較貴一些而已。而這些醫生也就只是從各科調來,也都有在一般門診看診,自費門診的優點大概就是更貼近西方門診的感受,不大需要排隊,然後醫生問診會很細心。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麼差別,更不存在什麼特殊待遇。
(費用上自費門診掛號費應該是1500台幣,而臺大醫院等級的醫院掛號費大概就500~700台幣。因此相比省錢更重要是省時間)

TAGS

上一篇:秦刚与傅晓田的郎情妾意照片早流出来了
下一篇: 返回列表